1.喜忧参半?上汽大众ID.4 X值得选择吗?

2.为什么不建议买id4

3.「牛车调查」南北大众ID.4出师不利,问题出在哪里?

喜忧参半?上汽大众ID.4 X值得选择吗?

大众id4x测评-大众id4x的致命缺点

撰文、摄影|王紫运

伴随着电动汽车在市场上蒸蒸日上,逐渐成为大多数车主的新选择,咱们就来聊聊上海大众汽车ID.4X的真实使用感受。

上汽大众ID.4X早在2021年初就上市了,作为上汽大众纯电动化时代的首款车型,我认为它可以完全代表大众汽车纯电动时代的新标准。

今天,我试驾的车型是ID.4X2021款Pure+纯净长续航版,官方指导价是21.98w元,其NEDC续航为555公里。

不过在北京的冬天驾驶这辆车,续航里程也只有500公里出头,而且这辆车开空调与不开空调有很大差别,正常的耗电是18.4kWh/100km,但因为这辆车并没有热泵加热,所以打开空调的电耗是20kWh/100km。

合算燃油车的费油量是15L/100km,这个电耗还是较为高的。

除了入门版以外,ID.4X的其余版本车型电池容量均为83.4kWh,大众ID.4X有一点功能非常实用,就是它能充电10分钟可增加100km续航,而充电30分钟可以增加30%-80%的电量,这一点在平时使用遇到紧急情况下是非常实用的。

虽然ID.4X拥有快速充电功能,但是就续航里程来说,在电动汽车中只能算中等,毕竟小鹏P7都可以达到600+公里,所以说,大众ID.4X的续航表现在市场上并没有夺人眼球,只能算是一个中间的水平。

我们再来看看大众ID.4X的外观,车身尺寸:长x宽x高(mm):4612*1852*1640,轴距2765mm。

这辆车与一汽大众的ID.4CROZZ属于同级别车型,我认为从外观来讲,这辆车相比大众普遍的设计风格,它还是可以给你眼前一亮的感觉,内饰和外观都提供了很多种颜色搭配的选择,总的来说它是一款时尚且具有科技感的车型。

大众ID.4X前后大灯全部采用贯穿式的灯带设计,在车辆启动的时候,LOGO以及行车灯都会依次点亮,像是一个人在与我沟通,极具仪式感。

前大灯是IQ-Light,它是矩阵式LED大灯,在我夜晚驾驶时最大的特点就是穿透性好,遇到对向车后自己关闭远光灯,转向大灯随动,给我非常清晰的路况回馈。

进入到大众ID.4X的车内,首先我感觉这辆电动车的内饰与普通的大众内饰完全不一样,我觉得我并不是坐在一辆大众车上,5.3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和12英寸悬浮式中控屏幕,让我感觉科技感十足。

只是它的屏幕并没有特斯拉大,但足够简洁且功能实用。

来到车机系统,首先我试了试智能语音识别功能,与大众的系统对话流畅,只是需要慢一点说。

通过CarPlay/CarLife功能使用高德地图、酷我音乐基本流畅,而且它的车机界面较为简洁,基本按键非常容易识别,车机软件分类也恰到好处,总的来说,大众ID.4X的车机系统很不错,功能足够,操作较快!

我在道路驾驶的时候打开了AR-HUD抬头显示,这个功能可以帮助我更清晰的关注时速、导航、路标等,非常全面。

坐上ID.4X的座椅,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舒适性极好,座椅的材质是仿皮+翻毛材质混搭,且支持8向座椅调节,这个座位真的非常舒服,而且主副驾驶标配座椅加热,这对我们北方用户真的是极好的!

看看大众ID.4X的后排空间,后排座椅的舒适性与贴合度非常好,后排座椅可以放倒,不过不能完全放平。

后备箱空间表现一般,只可以放下不高不大的物品。

这辆车的内饰是红黑双拼配色,对于年轻人来讲,这个内饰是十分拉风的。

再来说说真实驾驶感受,对于这辆车大众明显是下了一番功夫的。在遇到颠簸路段的时候,它的底盘悬挂可以完美抑制住各种震动,而且能过滤掉很多跳动,这让我非常享受驾驶乐趣。并且完全没有胎噪,车内安静的就是另一个世界。

总的来说,ID.4X颜值高,配置也丰富,而且驾驶体验也不差,但也有不足的地方,例如它的售价,除了最低配版,其它版本售价均在20万元以上。

对于消费者来说,值得花20多万购买一辆纯电动汽车吗?如果你是首次购买,建议选择燃油车更好,毕竟纯电动汽车还是有续航焦虑感的,但如果打算购买一辆纯电动车,作为改善型用车,大众ID.4X绝对是不错的选择。iDailycar

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天天汽车V,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。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与易车无关

为什么不建议买id4

不建议购买id4的原因有:车机系统差、空间小、价格贵、交互体验差等等。

1、车机系统差

ID4的车机系统是大众集团最新的MIB3系统,但是实际使用体验却不好,ID4的车机系统界面卡顿、操作不流畅,与国产品牌的新能源车机系统差距明显。

2、空间小

ID4的后排空间比较小,腿部空间较为紧凑,后排座椅无法调节,对于高个子乘客不太友好。

3、价格贵

ID4的价格相对于同级别的国产品牌车型稍贵,虽然新车暂时没有优惠,但是也没有竞争力。

4、交互体验差

ID4没有主动降噪系统,随着车速增加,噪音也会明显提升,车内乘客交互体验较差。

id4优点:

一、从外到内的安全性设计

很多车主买上汽大众ID.4X都是因为这款车的安全性,刚开始朋友只是知道上汽大众ID.4X刷新了中保研安全测试记录,去看车的时候才知道,这款车的主被动安全配置、智能驾驶辅助配置的加持,比很多造车新势力旗下产品还要夸张。

二、实用好开的人性化设计

上汽大众ID4X圈粉的一大因素就是它开起来颇有传统燃油车的行驶质感,除了传统车企在调校等方面的经验与技术加持之外,人性化科技设计也是关键,比如上汽大众ID.4X就采用了高效两档制动回收,也就是ID.系列采用的是B挡和D挡模式。

「牛车调查」南北大众ID.4出师不利,问题出在哪里?

最懂中国消费者的大众 汽车 ,竟然出现了水土不服。

公开数据显示,大众ID.4在中国市场出师不利。上汽大众ID.4X 3-5月销量分别为625辆、922辆和847辆,销量爬坡的5月份竟然出现了下滑;一汽-大众ID.4 CROZZ同样不乐观,3-4月销量分别为400辆(约)和722辆,5月数据不详。

长期徘徊在3位数的销量成绩,对擅长打造爆款的大众 汽车 而言,着实惨不忍睹。要知道,ID.4是大众 汽车 开启中国电动车时代的首款战略产品,重要性不言而喻,南北大众分别在上海安亭和广州佛山,为ID.系列产品规划了足够的产能,上汽大众更是将ID.4X 2021年销量目标定在5-6万辆区间。如今看来,压力山大。

聊以慰藉的是,大众ID.4在欧洲取得开门红,以7565辆的成绩,夺得4月份新能源车销量排行榜冠军。

但欧洲销冠,对中国市场的参考意义并不大。中、欧消费者的新能源 汽车 选择偏好明显不同,欧洲市场相对传统和保守,且竞争不充分。排名靠前的畅销车,除大众ID.4和ID.3以外,翼虎PHEV、XC40PHEV、雷诺Zoe、标致3008PHEV、现代Kona、奥迪e-tron、大众Up!、日产聆风等,放在中国市场没有一款能打。

有人为ID.4辩解,称特斯拉、“蔚小理”新势力交付之初销量也只有几百台,但头部新势力交付之初都有较庞大订单,多半受限于产能,而大众ID.4订单又有多少呢?官方并未披露。更何况,相比3-5年前,如今的电动市场已足够成熟,消费者教育也已初步完成。

为进一步了解ID.4的真实销售情况,牛车网特意走访了位于北京、上海的多家4S店。经证实,ID.4新车交付量确实很少,一方面是新车刚刚上市,厂家营销活动少,缺乏声量,一方面是厂家(3-4月份)做ID.4的软件调试,交不了车。

当问到ID.4是否受芯片困扰时,南北大众4S店的多位销售经理予以否认。“目前ID.4交付周期2-3周,个别颜色或配置(AR-HUD)需等待4-6周”。但选配件哈曼卡顿音响确实受到芯片影响,“不要选哈曼卡顿,交付不了”,另外,不要选装热泵套装,“受德国那边的影响,要等3个月“。

为什么需要等待2-3周呢,销售顾问给到的答复是,“ID.4采用线上下单的方式,2-3周完成从选装、配置搭配到新车下线、运输流程,等待时间并不长。”这也说明,一汽-大众和上汽大众并不存在交付压力,而压力,应该是在销售端。

代理制:理想美好现实骨感

大众ID.4试水的代理制,恐还需要持续 探索 。

目前国内 汽车 销售模式大致有三类,授权经销商、直营和代理制。三种模式的核心区别,在于谁承担渠道成本:传统授权模式,由经销商承担建设、管理、运营渠道以及购车成本;直营模式则完全由主机厂承担以上成本,是另一种极端;而ID.系列主打的代理制,介于以上两种模式之间,主机厂借用经销商现有网络优势卖车,经销商则无需购车、压库,赚取店内运营、试乘试驾、交付、售后等服务环节的佣金。

代理制的优势显而易见。对厂家而言,能够做到与消费者互联互通;对经销商而言,降低库存成本,缓解现金流压力;对消费者而言,全国统一售价,不用担心购车被宰客,也不用再讨价还价。

但是,南北大众和经销商似乎都没准备好。

牛车网走访多家4S店发现,ID.4X和ID.CROZZ无一例外的摆放在展厅最里面角落,淹没在“茫茫车海“中,没有4S店积极主导的降价促销,不是展厅焦点,也没有太多关注度。

一汽-大众和上汽大众4S店均为ID.4设置了专属销售顾问,他们大多来自店内燃油车销售顾问,从沟通中发现,多数对ID.4了解并不太多,介绍产品时通常在强调ID.4的大众品牌背书、续航扎实和大空间。

销售顾问给人的印象,依然很“大众“,爱买不买,反正不缺客户,甚至连回访电话我都没接到。“他们(销售顾问)燃油车客户关系非常成熟,来ID.这边还要重新开始开始,很多人不愿过来。如果ID.4卖不好,回去接着卖燃油车呗,“我走访中接触到的多数ID.4销售顾问的“销售欲”并不强,感觉更像是在”守株待兔“。

另外,我们了解到,一汽-大众、上汽大众尚未就ID.系列在4S店建设独立的电话客服系统,依托于原有的体系,一定程度上阻碍了ID.4的客户拉新。

当笔者以购车身份致电北京某家一汽-大众4S店时,并没有联系到ID.4CROZZ专属顾问,一位燃油车销售顾问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,时隔多日,再无后续。

直连用户,停留在嘴上说说

掌握主动权的主机厂,不厌其烦地讲着直连用户,但落地工作恐怕不及格。

南北大众两家合资公司的高管,多次公开表达过类似的意思,“4S店代理制的经销模式,主机厂与客户是直连的,要重视中国消费者的声音。”而笔者看到的,却恰恰相反。

下载一汽-大众、上汽大众APP注册完成之后,半个月时间内,没有收到任何一条电话或短信,而新势力代表特斯拉、蔚来、理想,多年以来仍然时不时对我持续“骚扰“中,同样是传统出身的极氪001,客服做得就非常到位,当我在小程序上刚刚注册完成,便第一时间收到了客服电话和微信好友申请。

可能是因为我没有下订单,但那些焦急等待交车的准车主,是不是应该给予更多关注呢?下订单ID.4X选装L2+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一位车主提到,“当初答应2-8周,现在第十周依然杳无音信,官方专属ID客服等同于复读机,‘我们记录了,帮忙反馈了,有结果会通知你’,这样的客服能支撑的起上汽大众MEB 170亿的投资吗?“

在两家合资公司的官方渠道上(上汽大众ID.Hub小程序、一汽-大众APP),笔者并没有看到其为等待车主提供的任何补偿方案。

同时,与用户直连的两大平台,用户活跃度都非常低,圈友生活内容还停留在2周前,很少能够看到ID.4CROZZ或ID.4X车主的提车日记或用车分享。

在今年5月底北京市开启的一年一度抢标大战中,比亚迪、广汽埃安、北汽新能源、蔚来、小鹏早已摩拳擦掌, 汽车 经销商店内的周末促销、持标到店试驾获500元京东卡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,忙着获取更多指标线索。

对大众ID.4而言,“热闹是他们的,我什么也没有“,厂家没有指示的情况下,代理制下的大众4S店束手束脚,某销售顾问提到,“我们店没有做过新车品鉴或其它活动,没有优惠,也没有礼品,否则厂家会取消我们的授权。”

公开资料显示,一汽-大众/上汽大众在北京分别有39家、30家4S店,其中ID.4CROZZ、ID.4X代理店多达26家、20家,占比并不低。但公开数据显示,4月份ID.4CROZZ北京上险数106辆,ID.4X未进纯电SUV排行榜前20,上险数少于26辆。

总结一下,在代理制营销模式下,一汽-大众、上汽大众以及经销商尚未革新经营理念,在组织调整与运营策略调整方面,也过于迟钝。如果新车销量得不到改善,经销商无法通过相关线下服务,赚取佣金,无法获取新的盈利增长点,大众ID.4试水的代理制,前景堪忧。

产品定位逻辑遭质疑

“有特色的产品才能打造爆款”, 汽车 行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接受牛车网采访时表示。

大众ID.4产品定位停留在燃油车时代,从官方宣传口径可见一斑: ID.4由ID.CROZZ概念车发展而来,继ID.3之后第二款基于MEB平台的量产车型,具备ID.家族的各项优势:空间宽敞、风格动感、操作直观,并且实现全面互联。

美国《消费者报告》认可了大众ID.4的优点,“高级的底盘质感,转向精准,转弯半径小,优秀的静谧座舱”。但是,《消费者报告》对这款电动SUV的前景提出质疑,“上述优势并不意味着能够被电动车消费者清晰锁定。”

在贾新光看来,特斯拉的成功,代表的是硅谷思维模式, 汽车 已经进入电动—智能—互联时代,从机电产品进化到电子产品,而且是消费类电子产品,硬件加软件时代,从研发、制造、销售、售后都应该发生巨大的变化。大众产品从传统 汽车 转变到新能源 汽车 ,但是应该进一步变革,适应市场的变化。

而SoCar 产品战略咨询创始人&CEO张晓亮观点更为激进,“我非常明确地不看好 ID 系列和MEB,因为至少在中国市场,他们从头到尾都是错的,在智能电动 汽车 时代,大众 汽车 对行业变革没有深刻的理解。”

当问到智能化体验和驾驶性能不如特斯拉、蔚来、小鹏时,多位4S店的销售顾问都会强调ID.4的大空间、车辆操控性和静谧性,“这是一台把您从A点送到B点的交通工具,要看pad玩 游戏 干嘛要用车上的大屏呢,至于特斯拉宣传的自动驾驶不符合中国国情。”

试驾过ID.4都会明显感受到,大众 汽车 对电动车的定义与新势力是不同的,ID.4依然很“大众”,中庸,没有短板,但设计普通,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智能化配置和性能体验。

有业内人士提到,国内热销的新能源品牌,都要有鲜明的品牌杀手锏。特斯拉有马斯克个人光环和自动驾驶辅助系统,蔚来的高端形象和用户服务深入人心,小鹏 汽车 凭借 科技 属性和NGP辅助驾驶建立护城河,而大家提到ID.4,想到的是烂大街的燃油车和大众logo。

其实不只造车新势力,传统车企出身的欧拉、极氪、极狐、岚图、赛力斯、长安AB品牌,全都“另立门户”,打造完全独立的全新品牌形象,研发、生产、销售、服务各个阶段都尽可能地跳出传统燃油车思维的束缚,从真正需求点出发,结合智能电动 汽车 用车场景,创造性地解决用户痛点。

有观点认为,包括大众、福特、BBA在内的传统 汽车 巨头,都面临着艰难转型的问题,“这些曾经令他们华光万丈的附加值,如今却正在成为某些车企电气化转型之路上的绊脚石”。

结语:

大众并没有选择ID.3,而是率先推出了定位紧凑型SUV的ID.4,作为MEB平台的开山作品,可见大众 汽车 开拓全球第一大新能源市场的急迫性,ID.4只许成功,不许失败。

但大众已经不再是那个最了解中国消费者的 汽车 品牌,大众ID.4出师不利,不仅为ID.3、ID.6等产品的引入蒙上阴影,还直接关系到大众纯电战略是否能够在中国走得通。